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技術人員在軍艦上對艦載北斗裝備進行操作培訓。 王安民 攝邊關鍵字排名防官兵攜帶北斗小型化手持用戶機進行巡邏。 王安民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題:總參當鋪衛星導航定位總站:托舉“北斗”的主力軍
  
  作者 陶社蘭吳旭 褐藻醣膠高崇權
  它不是科研單位,卻承擔591著科研任務;它不是作戰部隊,卻承擔著戰備值班任務;它不是院校,卻擔負著人才培養任務。這支新型作戰力量,就是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
  它是應北斗的發展而誕生的。1999年12月,離第一顆北斗衛星發射僅剩10個月時間,北斗一號地面系統8大分系統中只有1個完成研製。14年來,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總站承擔著系統的研究論證、研製建設、運行管理和應用保台北港式飲茶障“四位一體”重要職能,與研製單位“十年磨一劍”,如期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軍用時間頻率三大系統,使中國一舉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從零開始創造北斗奇跡
  2000年8月,隨著最後一批中心站設備進場安裝完畢,北斗一號地面系統全部建成。望著機房內倒排工期的計時牌,回想起200多個日夜奮戰的情景,總站許多官兵熱淚盈眶。
  在衛星導航定位領域,中國比世界強國晚起步20年。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製GPS系統而搶得“霸主地位”,俄羅斯緊隨其後建成格洛納斯系統,其他國家衛星導航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1999年12月,離第一顆北斗衛星發射僅剩10個月時間,總站正式組建。為如期實現“地面等星”目標,總站向上級機關立下“軍令狀”。
  從全軍測繪部隊、通信部隊、軍事院校等抽調的十幾名技術骨幹和專家,面對一無技術、二無經驗、三無人才、四無頻率資源的尷尬局面,頂著國外資源壟斷封鎖和國內技術力量薄弱的雙重壓力,擠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鐵皮屋子裡,攻剋數以百計的理論、技術和建設難題,開啟中國北斗事業的創業奠基之旅。
  滿頭白髮的總站總體技術部高級工程師、北斗二號工程副總師譚述森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感熱血沸騰。他說,從1965年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在做著軍事測繪工作。“很長時間,我們沒解決士兵的位置在哪裡,士兵不會看地圖,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就算看懂了地圖,也不會報告。從總站成立那天起,我們就開始了衛星導航定位事業。我很高興自己能為這個偉大的事業盡一份力量。一個國家要進入強國行列,必須鍛造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
  “崗位就是戰位、機房就是戰場”,總站叫響這一口號,開始了艱苦的“背水一戰”。經過200多個日夜鏖戰,終於完成7個分系統、上百個子系統研製建設和上千台套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創造了中國複雜航天工程一次集成成功的奇跡。
  2000年10月,北斗導航系統的第一顆衛星送入軌道。時隔兩月,第二顆衛星成功發射。總站為推動中國跨入世界衛星導航“第一方陣”做出卓越貢獻。
  隨後,他們按照“先試驗、後區域、再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堅持“邊研製一號邊論證二號、邊建設二號邊參研全球系統”的迭代建設思路,創造了衛星導航工程建設“中國速度”。
  高精度、統一的標準時間是聯合作戰和預警探測的基礎支撐。經過6年連續奮戰,總站從零起步建成了軍用標準時間實驗室,產生並保持的軍用標準時間上百萬年誤差不超過1秒,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09年11月軍委頒佈命令,規定總站保持的協調世界時為軍隊標準時間,使中國軍隊擁有了統一的高精度時間基準,徹底終結了依靠GPS授時的歷史。
  2012年12月,經過8年奮鬥,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在總站正式開通。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來賀電指出:該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是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標志著中國衛星導航發展“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了全面勝利,標志著中國在建立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進程中又邁出了一大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實戰出發打造制勝利器
  在剛剛結束的“使命行動—2013”演習中,北斗二號的各類用戶設備大量運用,取得良好成效。這是去年底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後大規模成建制在實戰中運用,推動了軍事訓練的變革。
  看到成果在實戰中再一次經受了檢驗,總站的科研人員們備感欣慰。
  北斗系統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基礎平臺,是中國軍隊形成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支撐。
  按照仗怎麼打、系統就怎麼建的要求,這些年來,總站深入全軍指揮、作戰、裝備等多個部門,以及軍事院校、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等多個單位,進行近百次系統需求分析與使用要求深入論證,精心細化戰略、戰役、戰術不同層次保障任務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規劃建設項目、技術路線和戰技指標,確保了系統建設從一開始就與實戰要求相一致、與部隊需要相適應。
  總站以作戰需求為牽引,高起點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提出並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定位報告”與“連續導航”相結合的系統技術體制。獨創的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功能,使指揮員能隨時隨地掌握每個作戰單元乃至單兵的具體位置,有效解決戰場態勢感知這一難題,實現了“看得見、聯得通的指揮”。
  在某聯合演習中,總站指導各參演部隊運用北斗裝備,首次構建了具備戰場態勢實時感知功能的指揮控制鏈。目前,北斗導航已成為中國軍隊三級指揮控制網絡組成要素,促進了中國軍隊作戰指揮樣式變革。
  實戰化的應用,檢驗了“北斗”優於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卓越功能和總站能打必勝的應急保障能力。近年來,總站先後圓滿完成國慶閱兵、載人航天、應急處突和搶險救災等百餘項重大戰略保障任務,北斗系統在服務國防和經濟社會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服務社會鑄就和平盾牌
  走進總站營區,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巨幅標語格外引人註目。“我們把能打勝仗的核心要求貫穿到系統研、建、管、用各個環節,不斷提升複雜困難情況下導航定位核心能力。”總站主任王瑤說。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通信、電力、交通毀損殆盡,災區與外界失去一切聯繫,幾十萬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總站第一時間啟動應急保障機制,迅速建立北斗中心控制系統到軍隊抗震救災指揮部信息傳輸鏈路,將北斗用戶位置和短報文信息引入災情監控系統,實行24小時監測。
  13日12時,總站值班監控屏幕上,一個紅點跳入值班人員眼帘,“災區有人使用北斗了!”大家的眼光聚焦到災區的電子地圖上。只見這個紅點沿著馬爾康、黑水的317國道急進汶川,經用北斗短報文確認是一支武警救援部隊奉命前往災區。總站迅即把這條重要消息報告上級機關,引起軍委總部首長高度重視,及時為決策指揮部門提供了重要依據。
  近年來,總站在玉樹地震、蘆山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等重大搶險救災行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北斗神兵”。
  北斗系統民用技術的開發與運用,由地方各集團公司和產業部門按照國家統一規劃部署組織實施。著眼搭建北斗系統與地方公司部門的橋梁,總站於2001年啟動“北斗信息服務平臺”自主研發。2004年底,北斗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研製成功。
  總站運用“北斗信息服務平臺”為北斗大規模、集團化應用開闢了新的“戰場”。中國漁政基於該平臺建立“海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實現對6萬多條出海漁船的科學調度、實時監控和應急救援,大大提高了海洋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2011年3月1日,瓊臨高03052船漁民王定成在三亞東南方向80海裡處突發胃出血,情況非常緊急,臨高漁政站通過北斗監控平臺收到漁民報警信息後,及時將漁船準確位置報告給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經海南第一救助飛行直升機救助,重病漁民得到了及時救治,輓救了漁民的生命。
  2012年,總站密切配合國家人防辦,將北斗系統嵌入人防指控系統和通信網絡,為突發情況下人防力量的組織指揮、信息互聯互通提供了可靠支撐。目前,北斗信息服務平臺已廣泛應用於氣象水文、交通運輸、森林防火、基礎測繪、地質監測等幾十個重要領域。
  近年來,總站先後攻剋50多項核心關鍵技術、4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273項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測繪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軍隊和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32項。
  總參測繪導航局局長薛貴江少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用“年輕、創新、協作、卓越”這8個字來評價總站。他說:“總站還是一支埋頭苦幹的隊伍,腦子裡想著國家安危,肩膀上擔著使命責任。”
  目前,總站又打響了北斗全球系統的攻堅戰,前瞻開展項目預研,周密組織研究論證,靠雄厚技術實力贏得了16個總體方向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16個參研項目,成為全國上百家參研單位中最大的衛星導航專業技術實體。(完)  (原標題: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托舉“北斗”的主力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g22hglokr 的頭像
    hg22hglokr

    紅酒

    hg22hglo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